长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65页(1299字)

以我国的古长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它自春秋战国开始修筑,迄于明末清初,几乎伴随着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兴衰。

在其身上凝聚了历代各族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亦打下我国2000多年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烙印。

研究长城在军事史、军事工程以及对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作用;叙述长城在我国古代各民族文化交流、中西交通、中西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地位;利用长城作为标尺,对地理变迁、沙漠发展、地震考古都有重要意义。

长城学要研究长城史。关于长城最早的记载可见《左传》僖公四年(前657)“楚国方城以为城”。

公元前2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军蒙恬以太子扶苏为监军,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以前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大规模地修筑长城,西起甘肃,东至辽东,把北方长城连成一个整体,长达3000余公里。西汉时期又加建了东西两段长城。西段长城及亭障经过甘肃敦煌直达新疆;东段则经内蒙古的狼山、阴山、赤峰达吉林,长度超过2万里。后北魏、北齐、北周、隋、金各代都曾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但完整地遗留到现在的,主要是明朝修建的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洪武至万历期间,先后修筑长城达18次。

宣化大同之南直隶山西界山,并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明长城分为9镇,各镇所属长城达5660公里(复线不在内)。

长城学要重视考古发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西部地区的古长城有一系列发现。陕西、甘肃、宁夏均有战国初期的秦国长城,并且不少地方遗址完好。陕西除战国初期的秦国长城外,还有“魏(国)长城”;1983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从旬阳经白河向湖北延伸的一条用石块砌成的15公里长的,距今2700年的“楚(国)长城”遗址,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长城遗址之一;过去对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起点,人们大都认定西起甘肃省的岷县,现经考察,证实了秦“万里长城”首起于甘肃省临洮县新添乡30里墩村的古洮河东岸的杀王坡上,离县城15.6公里;秦始皇时的长城,在西北地区除少数地方有墙外,多为城障、烽火台和凭藉黄河、洮河,以及修挖高山、深谷等自然屏障长城,即史学家所说的“暗长城”,这一研究成果,否定了以前认为秦始皇在西北地区没有修过长城的说法;学者还发现一些长城有陷入黄河或错位现象,如宁夏临武县黄河东岸横城堡附近的明长城,从现在的剖面可以看出,长城墙身已有一部分塌陷于河中。

最珍贵的是宁夏石咀山市贺兰山红果子口的一段明代石砌长城,因地震或地壳运动造成长城墙段错位,其水平错位和垂直错位的幅度都在一米多。长城学涉及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经济、地质、建筑等多种学科。

长城学是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新兴学科。中国长城学会于1987年6月成立。

。【阅读书目】:

《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全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上一篇:西夏学 下一篇:香港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