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10页(1056字)

又称“理论人口学”。

研究人口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的学科。人口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间的本质联系。学科任务是要说明人口理论的性质、基本内容、方法及与人口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揭示人口过程、人口现象发展变化的带有普遍性规律的结论,为人口科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人类自身生产是指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

两种生产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说明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口理论的重要任务。(2)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多种人口规律,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规律以及存在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特有人口规律、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的共有人口规律等。

为了正确认识上述规律,需研究人类自身生产的数量、质量、内部结构,包括出生、死亡、婚姻、迁出、迁入以及地域分布情况,人口的健康水平、文化水平等,人口的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等。(3)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本质联系。人口有两重属性,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前者表现为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及自身遗传、变异等现象;后者即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一方面与自然发生关系,从事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活动,另方面彼此间结成一定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生产关系。

人口的这种属性决定着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为观察、分析人口发展和人口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唯物辩证法;遵循经济规律,特别是基本经济规律制约人口运动的方法论原则。

抽象法、宏观分析法和微观分析法、统计方法等也是人口理论的常用研究方法。

人口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随人口学体系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

。【阅读书目】:

《人口理论教程》,刘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上一篇:人口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