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40页(2565字)

又称“民族研究”。

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繁荣、离合和消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以民族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总称。

“民族”一词,是指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有广、狭义之分。

前者包括历史上从氏族、部落、部族直到现代民族共同体或人们共同体;同时还有其他用法,如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如阿拉伯民族)。后者专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包括资本主义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的民族。

民族学所研究的民族系广义上的民族。其研究领域涉及任何一个民族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伦理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历史等方面。

根据研究的需要,可分为:(1)理论民族学或比较民族学。它系统地研究:一切民族的发生、发展、演变及消亡的过程及其规律,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来源和民族特点,民族学理论和调查方法等;(2)民族历史学,主要研究: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和民族关系史,各民族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地区民族史,以及民族考古研究:(3)民族语言学,主要研究:各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属语言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字(包括古文字)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各民族文字的创制、改革、改进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4)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各民族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差异,各民族的心理素质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心理的特征等。近年还陆续建立民族经济学、民族人口学、民族社会学、民族艺术学等新兴边缘学科。

目前在我国民旅学主要研究的课题有:(1)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体系,现代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对处理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以结合各民族实际,揭示从氏族部落、部族、资本主义民族到社会主义民族的民族共同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情况及规律。(2)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包括建国前所处的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农奴制社会3种社会形态,及社会形态之间过渡问题。(3)民族识别问题。建国后,已识别和确定55个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一些民族群体的民族成份进行识别。(4)民族宗教。我国各民族有信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万物有灵观和多神教的,少数则信奉道教。有些民族甚至信仰两或三种宗教。三大宗教相继传人我国后,与信奉民族原有的信仰相结合,在宗教活动和仪式等方面均产生了一些特点,使其形式更加呈现出多样性。(5)各民族现实问题。

如经济、人口、婚姻和家庭、妇女儿童、风俗习惯、道德、社会变革等问题。(6)民族分布图和生态学。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地区很广,有杂居、聚居、散居和流动变迁等,情况复杂。应绘制民族分布图,研究各民族的自然生态。

“民族学”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是指描述各民族人民生活的一门学问。当时,希罗多德(前490-前425)的《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叙述了古希腊许多民族生活情况。

我国历史上,殷、周、春秋战国以后,从甲骨文到《山海经》以及古典文献,均有民族学的零星材料。而二十四史、历代地方志、族谱、个人传记等,均有一些民族文献的较多记载。近代民族学创立于19世纪。在英国,民族学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首先形成以原始社会史学家泰勒为代表的“进化论派”。

美国学者摩尔根,毕生致力于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调查和研究,撰写了《易洛魁联盟》、《血亲和姻亲制度》和《古代社会》等着作。而《古代社会》一书在世界民族学史上占有主要地位,故有的学者把它的问世作为民族学真正诞生的标志。在以后的发展中,西方民族学出现了德奥的“文化历史学派”、美国的“历史批判学派”、法国的“社会学年刊学派”和英国的“功能学派”。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学,产生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确立于斯大林时代。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着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列宁把民族学的研究从理论推向应用,在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方面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着作中,较多地论述了民族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中国,民族学被介绍进来是在清末。

1903年,林纾、魏易将其译作“民种学”。次年,蒋智由又译作“人种学”。1926年,蔡元培发表《说民族学》(上海《一般》杂志,1卷4期)一文,始正式使用此名。1928年,蔡元培任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在院中设民族学组。1935年,《民族学研究集刊》创刊。蔡和森在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他于1922-1923年在上海大学讲授《私有财产和家族制度起源》(讲稿于1924年以《社会进化史》为名出版)。瞿秋白、杨贤江、郭沫若等人也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开展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织了民族识别工作及世界民族研究,讨论了原始社会史、家庭婚姻形态、宗教、民族理论等问题。1956年,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历史系,下设民族学专业,并开设民族学研究班。

70年代后,民族学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中国民族研究会(后改名中国民族学会)、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相继成立,并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

1979年,在国家民委领导下,成立了5种“民族问题丛书”编委会,在总结历年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语言调查的基础上,陆续编写出版《中国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简史、各民族语言简志、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和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阅读书目】:

《民族学概论》,杨堃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民族学概论》,梁钊韬、陈启新等编着,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民族学》,李绍明着,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侯哲安着,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人类灾害学 下一篇:民族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