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50页(281字)
中国古代官名。
唐代有弘文馆(后改为昭文馆)、集贤殿学士,为文学着作之官。宋代沿之,对学士中资望特高的,加大字。
明太祖废丞相,仿宋制设大学士,充当皇帝顾问。
永乐后入阁参预机务的,多由学士升至大学士。至明中叶,遂即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实握宰相之权。一般称辅臣或阁老。
清代虽提高了大学士品级,职任反不重要。雍正中设立军机处,此后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替代。惟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作为荣典。大学士都以殿阁名入衔,本身无实际职务,如非外兼总督,或内兼管部务,即等于虚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