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387页(236字)

中国古代官名。

始称于战国,是百官之长,亦称相邦。秦汉定制,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而稍高。

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魏晋以后,真正任首辅的多用其他名义,而丞相之名只是指握有实权的重臣,没有常设的官职。至南宋孝宗时,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但无汉代丞相实权。明初亦设丞相,旋即废。因丞相曾是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故后世习惯上常将朝中的主要辅臣称为丞相。

上一篇:纪昀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