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党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第24页(452字)

即哲学的党派倾向,亦即阶级性在哲学中的表现。

指任何哲学都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尽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哲学家所争论的具体问题不同,争论中突出的重点或侧面有别,但他们总是表明自己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哲学,哲学上的党派斗争总是同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

所以列宁把哲学的阶级性看作哲学党性的一个内容。不过,历史是复杂的,哲学作为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同阶级利益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对于某种哲学和某个哲学家的归属及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问题,需要作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宣布自己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它的党性原则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无产阶级哲学的党性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后经列宁进一步发展的。它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拥护者在与唯心主义作斗争中坚持原则,始终如一,毫不妥协,并根据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和社会现实提出的任务,在哲学上概括出新的原理,改造旧的原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