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495页(1251字)
《伊索寓言》是继荷马史诗之后享誉最广泛的西方文学名着,相传是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一获释奴隶伊索所作。
公元前三世纪时,以“伊索寓言”名义流传的、反映了古希腊人民普遍经历和生活教训的几百则譬喻性短小散文动物故事被用“伊索”的名义记录下来,编成集子,广泛传播后,笼统叫“伊索寓言”。但这个集子后来失散了。
公元一世纪,罗马诗人古斯·尤利乌斯·费德鲁斯(约公元前15年——公元50年)用拉丁文把123篇寓言改写为诗体,出版成《寓言集》五卷。他的寓言诗富于哲理讽刺意味,表达了热爱自由、渴求和平的愿望,对受压迫阶级,尤其是劳动人民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公元三世纪,罗马人巴布里乌斯即亚历山大·塞佛卢斯大帝的儿子的家庭教师用希腊文改写了122则伊索寓言。以后又有人将前述两种韵文寓言改成散文寓言。
现今流传的《伊索寓言》是经过历代学者多次修订整理编订而成的,其中已混入了一些后人之作:有的明显晚于伊索卒年,有的可能来源于亚洲和非洲。由于伊索其人的史料缺乏,此人是否确系存在过也引起一些学者的怀疑。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伊索寓言”是埃塞俄比亚被释放的黑人奴隶寓言家陆克曼创作的,晚于陆克曼五世纪的“伊索”只是把埃塞俄比亚文写成的寓言译成了希腊文。在没有可靠的史料确证其“伊索”的存在前,《伊索寓言》的作者是无法予以定论的。有史料记载的,唯公元前五世纪希罗多德(公元前485—425年)在《历史》一书中曾经提到公元前550年左右是伊索的全盛时期;公元前399年,当苏格拉底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时,他曾把伊索寓言改写成故事诗;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也曾谈到寓言故事《狐狸和刺猬》;狄摩西尼曾经用《狼和小羊》劝说雅典人不要他出卖给菲利普王朝;阿里斯托芬及伯拉图也同其他人一样,认为他们讲述的寓言故事取自伊索。
伊索寓言大部分以动物的关系作喻,这是因为人类的先民对野兽了如指掌,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看法:狐狸是狡猾的,母鹿是胆怯的,狮子是高傲的,等等。
寓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动机、知觉,甚至语言能力。伊索寓言的这种比况模式一直为后来的寓言作家所承袭,形成了一种文体传统。这类寓言的名篇是《狼和小羊》、《鹰和屎壳郎》、《乌龟和兔子》、《乌鸦和狐狸》、《驴和骡》、《蚂蚁和蝉》等。
伊索寓言所表现的是人间社会的关系,肯定了劳动及平等要求,反对恃强凌弱,向读者宣教择友、处世、为人和工作、斗争经验,以及种种生活教训。
《农人和蛇》、《农人和他的儿子》、《狐狸和葡萄》、《好开玩笑的人》、《农人的孩子们》、《北风和太阳》等因此成了世人的常识。
伊索寓言篇幅短小精悍,丰富多样,含意深刻,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较强的讽喻性。
这些寓言在没有法典时成了评断是非的依据,历来是教育儿童最好的文学读物。它们对欧洲文学,对欧洲人的思想与道德,有过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