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卫生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行政管理学简明辞典》第91页(788字)

又称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F·Hertzberg)创立,和需求层次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研究工作满足感和工作动机与工作表现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工作中会产生两种感觉,满足和不满足。它们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导致工作满足感的因素有成功、表扬、责任、进步和工作性质。一旦具备这五个因素,个人的基本需求便得到满足,于是就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更好的工作表现。工作不满足由另外一些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是:组织的策略和行政管理实践、监督关系、实际工作环境、职务保障、工资津贴。这些因素被称作“卫生因素”(hygiene factors),一旦它们的状况符合了个人的希望,不满足感便会被消除,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要真正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仍要依靠能产生满足感的五个因素,因此,领导者在安排工作时必须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下属人员的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成功感和个人成长感。赫茨伯格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性需求,另一类是人的需求。

动物性基本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是卫生因素追求者。对于组织来讲,这种人在危机中不可依赖,他们需要外界不断给予报酬和奖励,以消除他们不断产生的不满足感。人的基本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称作动机促进者,这类人在工作中追求产生工作满足感的五个因素。但其中成功和表扬同卫生因素一样,只能在某一阶段内发挥作用,能在长期工作中发挥持续推进作用的只是责任,工作特质以及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些因素。

因此,组织一方面应该注意选用动机促进者来担任工作;另一方面,在安排工作中,应该尽可能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满足感,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但对于个人来讲,只有在卫生因素和动机因素都得到满足时,才是真正幸福的。此外,该理论还用“工作丰富”法来更大程度地促进动机促进者的工作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