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商业大辞典

洋行

书籍:商业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商业大辞典》第536页(610字)

也称“洋货行”。

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中国最早的外国洋行是1715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开设的。1833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独占权,外商(主要是英商)来中国设立洋行的日益增多,到1837年,广州的外商洋行已达150家,其中以怡和、旗昌、宝顺等洋行的规模为最大。这些洋行大多充当本国公司的代理人,代客买卖,收取佣金,一般称为“代理行”。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各通商口岸的外国洋行不断增加,1892年达579家。他们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推销鸦片、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收购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副产品,并投资于银行、保险和航运事业,甚至非法开办工业企业,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甲午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又取得了在中国设厂、开矿、筑路等特权,并在中国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洋行迅速增加。1901年为1102家,1930年达8297家。

不但继续从事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活动,而且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活动领域也从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对铁路、工矿、金融等部门的直接投资和反动政府的借款也不断增加。洋行不但从中赚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而且日益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并通过中国的买办和买办商人在各大城市建立了销售据点,组织了遍及城乡的买办经销网。

其中有一些小洋行,实际上是“皮包公司”,借助于中国买办的垫款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在各通商口岸进行冒险和投机活动。

上一篇:买卖街 下一篇:商业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