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无害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59页(457字)

评价人的一种观点。

源于《东周列国》:“桓公又问于管夷吾曰:‘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无害于霸乎?’夷吾对曰:‘无害也。’桓公曰:‘然则何为而害霸?’夷吾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把辨忠奸、举贤良、理政治国视为“大节”,而把贪情好色视为“小节”。十年动乱中,林彪鼓吹所谓路线觉悟高是大节;而生活作风则是小节。只要大节好,就算好干部;小节有毛病,不伤大局。后来把这种评价干部的观点称为“小节无害论”。

克思主义认为,作为“小节”的生活作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习气,一是个人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对于前者,不必苛求,更不必强求一律,使人无所措手足;对于后者,却不可以低估和忽视,它可以积小过而成大错,以致发展到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道德败坏。

小节无害论无视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方面良好和非良好的区别,忽视了个人不道德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风气的伤害,助长了腐败社会现象的滋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