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105页(665字)

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俗称“性情”、“脾气”。

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中的强度、速度、表现的显隐、动作的灵敏或迟钝,语言的速度和节奏,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的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特点。气质使一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染上个人的独特色彩。人之所以有急性子、慢性子,活泼与沉静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气质不同。气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显然也会有所改变,但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变化要慢得多。关于人类的气质,两干多年以前,古希腊着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进行过开创性的研究。

他最先提出四种气质学说,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但他把造成气质的物质本源归之于身体内分泌的某种体液,则完全是主观臆测。

后来,苏联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认为,高级神经活动存在着四种基本类型:(1)强面平衡的灵活型;(2)强面平衡的不灵活性;(3)强面不平衡型;(4)弱型。

这四种类型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巴甫洛夫的研究,揭示了气质的生理实质,初步奠定了气质学说的科学基础。除希波克拉特的气质液体说、巴甫洛夫的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外,古今中外,还有:气质五行说、气质的体型说、气质的血型说、气质的活动说、气质的激素说等理论与假说。

了解人的气质,对人事的选拔、调配、特殊工作人员的挑选,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都育一定的意义。

上一篇:气节 下一篇:气质类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