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动力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22页(921字)

亦称“群体动力理论”、“团体力学”、“团体动力学”。

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关于研究团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勒温以物理学的“场理论”为基础,认为心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都有相对等的完整的动力结构。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勒温的“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1933年移居美国后,把“场”理论用于研究团体行为。

勒温团体动力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团体的性质、形成的条件及团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团体规范、内聚力、个体动机与团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团体中首领的地位等等。勒温的研究结果认为,无论正式团体还是非正式团体,它对其成员的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个人在团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反应。人们结成的团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团体的动力来自团体的一致性。

如共同的目标、观点、理想,共同的思想感情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等。为了保持团体的一致性,每一个团体都有它独特的行为标准(团体规范),团体的每一成员都必须遵守。团体规范有的是成文的正式规定的,如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等。

但大部分是不成文的非正式规定。这种规范是在团体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习惯、风俗、舆论等。

无论哪种团体规范,都对成员有约束力,并能有效地指导成员的行为。

当成员的行为偏离规范时,团体就会采用各种方法维护其规范。

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团体规范所形成的团体压力。团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同,但是它使个体在心理上很难违抗。

当一个人发现他的意愿和行为与团体不一致的时候,会感到团体压力,促使他与团体行为一致。团体压力有时会迫使团体成员产生“从众”行为。

勒温还把领导作风划分为专制的、民主的、放任的三种类型,指出三种类型会形成不同的团体气氛。由于团体动力学派对小团体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所以它在社会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现代管理心理学有关团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在管理实践中正确发挥团体规范与团体压力的作用,以保持团体的高度一致性,是团体动力理论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