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92页(924字)

一般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后继者安德罗尼柯在编纂其着作时,把论述有形物体及其变化的着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学》;把论述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原因的着作放在后面叫《物理学之后诸篇》。后来“物理学之后”在欧洲成为专指研究宇宙根本问题的哲学。中国古书《易经·系辞》中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与“物理学之后”同义,都是关于无形物体的学问,便译成“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古希腊素朴的哲学世界观,虽然认为世界在总体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切都在变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不可能进一步对世界作出具体的、科学的说明。从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又把各部分从总的联系中抽取出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同古代朴素辩证法的世界观比较是一大进步。但却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的研究方法。后来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和洛克把这一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中来,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名词有两种含义:(1)是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其原因也仅在于外力的推动。

恩格斯指出:“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彻底揭露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本质。

(2)指研究超越于人的经验范围的本质、规律、上帝、灵魂、意志自由等超经验哲学。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术语,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早已出现,至今的西方哲学中仍可见到。

它混淆是非,把研究、揭示事物过程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也说成是形而上学,借以攻击唯物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