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大士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81页(811字)

【作品赏析】:

普贤是释迦如来之胁侍菩萨,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与文殊师利(驾狮子侍佛左方)相对。

普贤是明广大之义,文殊为甚深之义。“法华会”、“华严会”时二菩萨均为上首,与释迦统称“三圣”。

莫高窟普贤菩萨出现于初唐,盛行于中晚唐,通常与文殊菩萨分别绘于佛龛外之两侧。此窟普贤与文殊均为唐代壁画代表之作,两画构图大体相同。普贤乘白象高坐居中,四周侍众环绕。白象形体最大,是全面的重心。

由于白象的形体使用大片白色,使整幅画面呈现淡雅的色调。白象随着驯象人的鞭棍同头相顾,把观众的视线引同到画面中心。

象背高座上的普贤菩萨,作半结跏坐,左手托着玻璃碗,内盛一朵莲花,右手自然垂置膝头,头部向左微倾,眼帘半启,显出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情。佛画中的主要人物,一般都较其它大些,以显示其主人的身份,而此画却没有将普贤菩萨形体画得很大,而是凭借白象的高大身驱和象背十高耸的宝座,并以华丽的背光衬托着悠然的神态以表现普贤菩萨的神圣庄严。四周侍众站立的位置都较低些,神思沉静,分别擎幡、持花、捧香炉。画面上端是一片山水,大概是峨嵋山——传说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他在那里显现说法。

由于这片山水使人物拥挤的画面一时空旷起来。画面下部是梵天及眷属、乐舞。梵天是如来的护法神,与普贤同侍佛之右侧,他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清转法轮。画中梵天仰身正视前方,手持羽扇(麈尾),左右侍女奉侍,俨然是帝王气派。

乐舞中有琵琶、竖笛、拍板,拍板人启齿歌唱,舞伎则挥带舞蹈。小菩萨捧花、托瓶,执炉席跪接迎。

这组人物除梵天外,均无头光,侍女、舞乐皆为俗装。足下五彩祥云缭绕,给人以可视而不可即之感。

此画结构造型严谨,线描挺拔隽秀,色彩浓而不艳。特别注意人物眼睑启合、眸子点染之适度。全画兼有盛唐造型之健美与中唐敷彩之雅丽的特点,与周昉一派画风很有近似之处。。

中唐 壁画 敦煌莫高窟 159窟 纵巧2厘米 横98厘米

上一篇:涅槃经变 下一篇:文殊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