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635页(795字)
【作品赏析】:
升山,一说在浙江吴兴县东20里,曾名欧余山、欧亭山。
王羲之为太守时曾登此山,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此乎?”因有升山之号。一说在福建闽侯县北十里,越王勾践时,一夕从会稽飞来,旧名飞山,临海人任敦于此升仙,唐改为升山。此图描绘平淡幽深的江南景色。峰峦出没,云雾显晦,烟水苍茫,洲渚掩映,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致。卷首空白处题云:“舟泊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帖处,诘旦吴性中以颜公真迹见示,为临二本,因写此图,记事,并系以诗:‘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要知鲁国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署名:“玄宰”。
当是写浙江吴兴之升山。
董其昌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觉唐书不如魏晋,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颇具特色,对明末清初的书坛影响很大。
画家舟泊升山,得见颜公真迹,其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董氏画山水,偏重摹古,不重写生,但此图当有眼见之实。
此图仿米芾“米点山水”风格,但笔墨技巧又多取法元人。图中近岸坡石和中部山峰,均用干笔浓墨层层皴擦,点以卧锋横出,颇有米芾笔意,却又与米点皴笔法有所不同,某些山峦皴笔则具董源、黄公望笔意。
坡石上丛树,树干以湿笔略勾,叶以浓淡相间的阔笔横点,远树不勾枝干,纯以横点草草写之,峰峦中显现葱郁沉厚之趣。山中大片烟云,只用淡墨渍出云态,与浓重的山林、丛树形成黑白与虚实对比,生动地再现了丘峦山峰中白云缭绕的迷蒙景色,这种渍云法也从董源、米芾笔意中来。此画充分体现董其昌将五代、宋元画法融为一体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明 董其昌 卷 纸本水墨 纵26厘米 横144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