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留带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663页(715字)

【作品赏析】:

此图取景丛林野郊。

树影绰约,杂草丛生。一片杏树上花朵满枝,正含苞欲放,旁有一棵老树从左方伸入画面,枝干挺拔。树丛中显露两间草舍屋顶,层层云雾遮住树林草房,使之朦朦胧胧,时隐时现。宋代苏轼与一老僧对坐林间,手捧玉带欲赠老僧。老僧表情和善,神态认真,全神贯注地紧紧盯着苏轼,观其反映。两童在旁观看,均带嬉笑神态。按《东坡事略》云:“佛印住润州金山寺,公赴杭过润,留数日,一日师挂牌与弟子入室,公便入方丈见之。师云:‘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

’公戏云:‘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师云:‘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涉疑议,所系玉带,愿留以赠山门。’公许之,便置几上。师曰:‘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坐?’公未即答,师急呼侍者云:‘收此玉带,永镇山门。

’”此图当是根据这一段故事所绘,主要表现了文人士大夫和佛门僧人常有的一种禅语游戏。那图中之景当是润州金山寺,老僧即是佛印方丈了。

此图近景绘人物,形体占的面积较大,衣纹皆用战笔描,顿挫之间形成波动线纹,不仅加强衣料的柔软程度,而且还使人物处于活动之中,毛而不躁,动而不滑。用战笔描出的线条,可应用于云纹、水纹和衣纹,粗细变化丰富。这种呈抖动感的线条,显然与行云流水描等一泻千里的流畅线条形成明显不同的风格。树干树枝双勾添色,草作粗笔浓墨的铁线描,山石用折笔描,即以轮廓勾出形状,略皴点苔,所以极富装饰性。

设色淡雅,云烟缥缈,显示出避世寺院的幽静恬然从而使画面又多了几分文雅与脱俗的气氛。。

明 崔子忠 轴 纸本设色 纵81.4厘米 横50厘米

上一篇:云中玉女图 下一篇:仙媛幽憩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