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924页(839字)

【作品赏析】:

这幅年画属时事新闻类,是粗活。

内容是反映清末义和团和清军中董福祥部抗击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时的情景。1900年7月13日侵略军兵分两路,日、英、法三国的四千多人为一路,进犯天津城南门。南门守军为董福祥部。董曾派兵围攻廊房,与义和团合作迫使侵略军溃退大沽。

这次侵略军卷土重来,南门一度失陷,幸而门内埋有地雷,敌军伤亡较大。但清王朝恐洋妥协,加上内奸破坏,董军孤立无援,南门终于失守,并且殃及防守东北角的义和团,腹背受敌,以致天津失陷。

人民群众对抗击侵略军的义和团和董福祥部都是敬仰和怀念的,因而以年画形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表扬。

作为时事新闻报导性质的年画,除本幅以外,同时的还有《天津北仓义和团大破洋兵》等,尽管画得比较粗糙,但销售量还是很大,说明它是深受人民欢迎的。

画面上边标题是“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年款是“光绪庚子孟秋。”画面右下角有城垣、城门,城内爆炸的火陷冲天,内有侵略军的残躯。一批侵略军回顾爆炸处,仓皇向城外逃去。

城外有厮杀场面,左右两队清兵持刀夹击,不少侵略军被歼。右边有董字大旗和帅字旗,代表董福祥亲率军队;左边旗上书“左哨”“”字样,当是董军的一哨。

右方山脚下还架有大炮,正在轰击打着日本国旗的侵略军。敌阵中一个骑马的军官带头狼狈逃去。

山峦上写着紫竹林,代表着天津城外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也是侵略军的大本营。激烈的场面概括地表达了抗击侵略的情景。

画面左上角写着大沽口,代表渤海湾;海面上停留着七八艘军舰,预示着侵略者视眈眈,有着更大野心。

整个画面粗犷有力,形象生动。仅用黑、红、黄、绿四块色版,就把这样一个形象诸多的大场面表现得很火热,具有民间年画朴实、豪放的特色。

清 民间木版年画 纸本套色 纵40厘米 横65厘米 产自杨柳青 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上一篇:秦琼、尉迟恭 下一篇:姑苏万年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