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山东人民出版社《组织人事工作辞典》第280页(1100字)

中国主要政党之一。

它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1912年8月,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组成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理事黄兴、宋教仁等。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又由孙中山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帮助下,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认了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原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这时的国民党就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形成了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6年1月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同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形势的推动下,进行了北伐战争。不到半年,打败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占领南中国,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弃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从此国民党基本上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

从1927年到1937年,国民党进行了10年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不断发生党内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全面剿共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三省及华北大片国土让给日本帝国主义。1936年12月,以张学良、杨城为代表的国民党内一部分抗日实力派,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先后组织了淞沪抗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对挫败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起了一定作用。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则坚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长期进行包围封锁,并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并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上的反动统治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所推翻,蒋介石将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台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