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10页(544字)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
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
制作扑灰年画时,艺人先用柳条枝烧成灰炭勾画画稿轮廓,然后用纸拓扑,在画纸上留下灰稿,一次灰稿可“扑”成5张正稿,“扑灰”年画由此得名。
然后由一人或多人在印出的画稿上粉脸、手,开眉眼,手绘敷彩、描金,再用笔勾出线条,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一种用酒精松香调成的上光油),使之明亮夺目,一幅完整的扑灰年画就完成了。
高密扑灰年画色调明快,构图巧妙大方,形象追求动感,线条豪放流畅。
画中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全幅多用对比色,画面主体部分加中间色,既协调了色彩的对比,又加强了人物造型的美感。其人物面部造型大多肥头大耳,但在丰满圆润中不失隽秀,既有浓厚的喜庆气氛,又很雅致。而且凡是人物作品,都有一个或几个洁白的“粉脸”,即在作画时,把人物脸部先粉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巧妙地勾画出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让人物看上去富于弹性,透明细嫩,给人一种强烈的肉质感,这是扑灰年画所独有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