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经济范畴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06页(2977字)

从理论上概括社会生产关系的概念。

马克思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选1·108)

表现社会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有多种情况。

一种经济范畴是深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联系的理论表现。因而某些重要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一样,具有揭示客观经济过程的内在必然性的意义。例如,价值这一经济范畴所表现的商品经济关系,也正是价值规律这一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内容。同样,剩余价值这一经济范畴所表现的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既然反映经济过程本质关系的经济范畴表现的是深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生产关系的本质方面,因而必须借助于“抽象力”才能把它揭示出来,即要在对经济过程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的上升运动。几百年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只停留在对利润这种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而马克思却科学地揭示了利润背后的本质的、抽象的、纯粹的关系,第一次确立了剩余价值这个范畴。

另一种经济范畴是经济过程中的本质关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如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马克思精辟地论述了劳动的价值这种表现形式的范畴:“在‘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中,价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化为它的反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用语,就象说土地的价值一样。但是这类虚幻的用语是从生产关系本身中产生的。

它们是本质关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这是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承认的”(23·587-588)。“‘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我们关于一切表现形式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基础所说的话,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前者是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生产出来的,而后者只有通过科学才能揭示出来。”(23·593)

经济范畴大都具有历史性。因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选1·108,109)例如,商品、货币、资本、利润等等大量的经济范畴,都具有历史的暂时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其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总是把反映资本主义特定生产关系的范畴,看作是永恒的,适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这正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科学和违反科学的重要标志。

但是,由于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社会生产就必然存在和发展,因而也必然有表现不以特定的生产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范畴。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因此,经济范畴可以依其所表现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而分作两类:一类是历史范畴,一类是一般范畴。

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内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存在着一种合乎规律的有机联系,因而从理论上表现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经济范畴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有其客观的内在联系。但是“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错误的。它们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46上·45)。《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根据这一原则来安排的。《资本论》第一卷以商品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始范畴;经过对货币、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范畴的分析,进而揭示了集中表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范畴——剩余价值;然后又经过对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表现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资本积累等一些重要的经济范畴。

《资本论》第二、三卷又分析了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具体形式,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实现、转化和分割的有关范畴。这样,马克思在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体系的揭示,就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并彻底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经济范畴所表现的生产关系越具体,越接近经济生活的表面,它的外延就越小;而内涵就越具体、越复杂。所以,依据对社会生产关系进行理论抽象的层次不同,经济范畴又可分为抽象范畴、简单范畴和具体范畴、复杂范畴。当然,这两类范畴的划分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例如,利润这一范畴同剩余价值相比是比较复杂的范畴,但同企业主收入相比又是比较简单的范畴。

一个经济范畴的被揭示,是人们进行科学抽象的结果,它表明人们对社会生产关系某一方面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把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只看作是人类经济史上一个暂时阶段的理论所使用的术语,和把这种生产形式看作是永恒的最终阶段的那些作者所惯用的术语,必然是不同的。”(23·34,35)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必然伴随着经济范畴的革命,或者是建立新的经济范畴,或者是改造原有的经济范畴。

总之,没有一整套内容崭新的经济范畴,一门新的科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在《资本论》中,象劳动二重性、劳动力、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价格等等,都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来的内容崭新的经济范畴;象资本、工资、竞争、利润、利息、地租等等经济范畴,则是经过马克思的改造而赋予了它们以新的含义。所以,马克思所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和他所进行的经济范畴的革命是分不开的。

在某一经济范畴被科学地揭示出来之前,即使人们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方面,但仍然处于探索的过程中,而不能看作是已经被认识了的。

马克思对一位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进行过重要探索的一本小册子的匿名作者,有过如下评论:“诚然,他在以下方面超过了李嘉图:首先,他把一切剩余价值都归结为剩余劳动,其次,他虽然把剩余价值叫做资本利息,同时又着重指出,他把资本利息理解为剩余劳动的一般形式,而与剩余劳动的特殊形式即地租、借贷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相区别”。“但是,他还是把这些特殊形式之一的名称——利息,当作一般形式的名称。这就足以使他重新陷入经济学的费解的行话中。”(26Ⅲ·279)这就是说,这位作者终因没有提出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而表明他还没有能力攀登上一定的理论的高峰。

经济范畴的揭示,不仅表明人们理论探索中的进程,而且经济范畴一经科学地揭示出来,它就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生产关系的工具。《资本论》科学而又系统地揭示了表现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经济范畴,因而它就能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上一篇:经纪人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