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可变资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331页(1558字)

不变资本的对称。

指资本家投在劳动力上的那一部分资本。资本家要进行生产,必须把其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等等);另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改变其价值量。

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因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与其他一般商品不同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不但能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即工资),而且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商品价值以上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正因为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是一个可变的量,会增殖自身的价值,因此马克思把投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称之为可变资本,用v来表示。

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和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所以在产品价值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分不开的。

工人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劳动两次,而是同一次劳动引起两种不同结果。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它作用于生产资料,生产了新产品,并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保存并转移到这一新产品中;作为抽象劳动,则把新的价值加到新产品中。

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的不同作用清楚地表现在如下的不同现象上: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尽管同一时间内消耗的生产资料会增加,从而劳动产品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23·60)。

由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不变的,只不过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在每个商品中包含的新价值会相应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而生产资料的价值变了,工人仍把同量的劳动时间加到同量的劳动对象上,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仍然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价值都不变,由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都会按正比例变化。

但是,“从某种相对的意义上可以说,工人保存的旧价值同他加进的新价值总是保持同一比例。”(23·228)就是说,不管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怎样发生变化,工人两个劳动小时所创造的新价值和保存的旧价值总是一个劳动小时的两倍。

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把资本首次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正是由于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从而阐明了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由他所垫支的全部资本所创造,而是由可变资本生产的。这就使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之流妄图从生产资料(土地、工具等等)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所提供的“生产服务”引出剩余价值,这是非常荒谬的。

生产资料在劳动过程中只是当作使用价值提供“生产服务”,它本身不能创造新价值。它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也只以它原有的价值为限。如果它原来没有价值,它就不能把任何价值转移给产品,只有可变资本从而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正是由于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我们就能够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对比中计算出剩余价值率(剥削率),从而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也正是由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为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再生产理论(即实现论),对于研究并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