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纸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689页(1247字)

由国家发行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即钞票。

纸币在本质上是金的符号或货币符号。它是从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产生的,它不同于从支付手段的职能而产生的信用货币。

纸币的演进史已有几个世纪。

大体说来,纸币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1)铸币阶段。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最初产生出货币的铸币形式。这时,铸币与金块只有形式差别,然而流通过程的自然倾向是逐渐把它变为法定金属含量的象征。

可见,在铸币阶段已包含着纸币的本质规定。(2)价值符号阶段。

既然货币流通本身使铸币的金属存在同它的职能存在分离,所以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即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金币执行铸币职能。银记号和铜记号可以代替金币发挥作用,它们作为价值符号的金属含量是由法律任意规定的。由于它们在流通中比金币磨损还要快,说明金的铸币存在同它的价值实体完全分离了。因此,相对地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能代替执行铸币职能。

(3)国家纸币阶段。“在金属货币记号上,……纯粹的象征性质还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但在纸币上,这种性质就暴露无遗了。”(23·146)这种纸币是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的,进一步讲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的。

纸币只是货币符号,它同商品价值的关系只不过是: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纸币只有代表金量才成为价值符号,但它不是金本身。纸币流通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它是从纸币代表金这种关系中产生的。纸币流通规律可表述为:“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23·147)纸币的发行量只能代替一个国家流通手段量的最低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它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当然,纸币作为没有任何价值的符号来代替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首先,“只有当金执行铸币或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被孤立起来或独立出来时,金才可以被代替。”(23·148)这就是说,纸币代替金有两个前提:一是它只是代替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不能代替金的全部职能;二是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被独立出来,即金块只有实际处在流通中的时候。其次,纸币代替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以商品流通为场所。在商品流通中,商品形态变化W-G-W的对立过程不断互相转化,这里商品的价值形态与商品对立,只是为了马上又消失。

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独立表现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立刻又会被别的商品所代替。因此,在商品流通的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就足够了。最后,“货币符号本身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而纸做的象征是靠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23·149)这就是说,纸币要执行职能,需要国家的法定强制行动。当然,国家的这种强制行动,只有在国内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

上一篇:殖民地 下一篇:纸币贬值和升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