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有机构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26页(3450字)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不变资本同可变资本的百分比来表示,是在资本增长过程中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借助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彻底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之上的。
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这是马克思首先批判地证明了的。
马克思认为“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3·55)。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而作为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则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也正是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出发,马克思揭示了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价值的形成和增殖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从而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开来,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本身的价值增殖中所执行的不同职能。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而被保存下来;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则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而重新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一个超额价值,使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
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虽然只劳动一次,却达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23·225)资本在价值方面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是资本有机构成这一范畴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这一范畴后,着重分析了它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运动及其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的影响。
资本的有机构成,对不同部门和同一部门的许多不同资本是有区别的。把投入一定生产部门的许多单个资本的不同的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这个生产部门总资本的构成。再把一切生产部门的平均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的构成。首先要研究这种社会资本的构成。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别是在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的技术基础还是手工劳动,资本的积累表现为生产在一定技术基础上的单纯扩大,资本的有机构成并不伴随资本积累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将随资本积累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在由于新发展起来的社会需求而开辟了新的市场、新的投资领域等的情况下,在特殊的致富欲的刺激下,资本积累还可因为资本家改变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而突然扩大,导致资本积累的需要能够超出劳动力的增加,出现对工人的需求超过工人的供给这一对工人阶级最有利的积累条件。这时,工资就会提高,“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23·677-678)但是,即使在这种有利于雇佣工人的维持和繁殖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雇佣工人对资本的隶属关系,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因为劳动力的出卖条件不管对工人怎样有利,也必须以工人仍然要不断出卖劳动力为条件。工资的增大至多只是说明工人提供的无酬劳动量的减少,但这种减少绝不会危害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资本积累的刺激随着工资的提高和利润的减少而变得迟钝时,资本积累将减少,从而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同劳动力的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消失。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机构会自行排除它暂时造成的障碍。”(23·680)因此,“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23·678)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一个特殊阶段。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23·682)而如果撇开土壤肥力等等自然条件,撇开分散劳动的独立生产者的技能,那么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表现为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工人用来进行劳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而用来推动这些生产资料的工人的劳动量则相对减少。
这使资本的不变部分比可变部分日益相对地增长,从而使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的积聚,特别是由于资本的集中,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扩大和加速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革。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正常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即由剩余价值转化成的资本,主要是充当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的手段;另一方面,原有的资本总有一天也要从头到尾地更新,以技术上更加完善的形式再生产出来。所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25·236)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适应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
“一方面,在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同它自己的量比较起来,会越来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周期地按新的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会越来越多的排斥它以前所雇用的工人。
”(23·689)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同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地减少,而且还随着总资本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
而资本所造成的劳动供给却比资本对工人的需求增长得快,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工人成为相对过剩的人口,形成一支不受人口自然增长的限制,随时可供资本支配的产业后备军。这一产业后备军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时期的膨胀和收缩,调节着资本主义工资的一般变动。正是在科学地揭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适应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得以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还借助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范畴,揭示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具体形式,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绝对地租的问题。不同生产部门由于物质生产条件的不同,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极不相同的。在劳动的剥削程度相同并按照价值出卖商品的条件下,它们有很不相同的利润率。这些不同生产部门因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而引起的特殊利润率,将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形成一般利润率,使投资于一切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的平均利润。由于资本主义农业的有机构成长期低于工业,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着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构成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绝对地租。平均利润的形成和绝对地租的产生,在不理解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区别以前,是无法作出科学说明的。
马克思通过确立资本有机构成的范畴,区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平均利润和绝对地租的学说。
马克思还通过分析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生产,随着总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劳动剥削程度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伴随着可变资本的相对降低,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相比的比率将不断降低。
“因此,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25·237)对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以往的一切经济学只是感觉到了,但都没有能把它揭示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从来没有彻底分析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因而从来没有彻底分析过一般利润率的形成,——那么,它们从来不能解决这个谜这一点,就不再是什么谜了。”(25·238)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剖析了这一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力的发展中遇到一种与财富生产本身无关的限制,而这种特有的限制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的、过渡的性质,证明了它不是财富生产的绝对的生产方式,反而在一定阶段上同财富的进一步发展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