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67页(3554字)
亦称资本家阶级。
用占有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以榨取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
最初的资产阶级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有了显着的发展,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当时工业中资产阶级的产生,一是通过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一是商人通过控制小商品生产者,从包买商逐步转变为工业资本家。
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不能适应当时由于伟大地理发现所造成的广阔的世界市场的需求。于是大地主、资产阶级便运用暴力手段,来加速创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这便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历史完全戮穿了资产阶级是靠“勤劳起家”的谎言,资产阶级是靠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起家的,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实际上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资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对剩余劳动的榨取无限贪婪。资产阶级的这种本性,取决于资本的本性。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发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资本是死的劳动,象吸血鬼一样,它必须吮吸活的劳动才有生命,它吮吸得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活跃。
而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便是资本的灵魂。资本的唯一的生命冲动就是价值增殖,榨取尽可能多地剩余价值,从而资本家也有“绝对的致富欲”(23·175),他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资产阶级的本性取决于他所处的经济地位。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有意识的资本,具有追逐更多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同时,他又受到外部竞争的压力,只有加强剥削,并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才能在商战舞台上站稳脚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就是说,他只有损人,才能利已,如要获得更多的利润,也就只能牺牲别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死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每次证券投机中,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并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的头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家国家的口号。”(23·299)
资产阶级的这一本性,并不取决于他个人的禀赋和个性,而是由他依以生存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资产阶级既然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他必然要受这种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规律所支配。
马克思说:“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种关系的产物。
”(23·12)
资产阶级是一个不从事劳动、依靠剥削别人的剩余劳动为生的寄生阶级。它同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这一剩余劳动的特殊形式。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是非常残酷的,但由于这种榨取是满足他们自身的寄生性消费,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对剩余劳动的榨取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
与此不同,资本主义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资产阶级进行经营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这就决定了他对剩余劳动的追求是无限的。
这是资产阶级剥削区别于其他阶级的剥削的一个重要特点。
资产阶级剥削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隐蔽性。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直接剥削的不是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而是它的特殊形态——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社会表面上,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样,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它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便被抹煞,而把利润看作是全部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所以表现为利润,还因为劳动力价值采取了工资的形式。工资形式造成了一个假象,即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好象都得到了报酬,而剩余价值便不象是由可变资本所创造,而倒象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产生的。这样便把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给掩盖起来。
资产阶级依靠占有的生产资料,把它作为资本,残酷地剥削雇佣劳动。
资产阶级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这样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同绝对地延长工作日相联系的,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普遍采用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是同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相联系的,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2)工场手工业,(3)机器大工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一步步加深的过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大工业,资本家不仅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了剥削程度,与此同时,雇佣劳动对于资本的隶属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在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的阶段上,劳动者凭借自己的手工技艺还有可能脱离资本独立谋生,因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还没有完全确立的话;那么,在机器大生产的阶段,这种隶属关系便最终确立和巩固起来。
因为这时劳动者已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手艺,要想脱离工厂去独立谋生几乎已不可能,他们对资本由形式上的隶属变成了实际上的隶属。表面看来,劳动力的所有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买主,但他们为了生活下去,又必须把劳动力卖出,他们虽然不属于某个资本家,却属于整个资产阶级。
因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实质上是雇佣奴隶制度。
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它的利益同另一基本阶级——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依靠剥削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过着寄生生活;依靠把剩余价值资本化进行积累,把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自己手中。伴随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了相对人口过剩。
劳动者失业后被断绝了生活来源,陷于待救济的贫困境地,结果出现在社会财富或资本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的同时,失业和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的趋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乃是这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尽管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利润和瓜分剩余价值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当他们面对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反抗而要共同对付时,他们又会联合起来,维护他们共同的阶级利益。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25·221)
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一般分为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集团。
他们分别以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的形式共同瓜分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他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取得利润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以追逐利润为经营目的,都是靠掌握的资本以剥削剩余价值为生,因而都属于寄生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资产阶级离不开市场,它要到世界各地去推销商品,因而就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这样一来,必然加强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确立了国与国之间的奴役制度,使经济发展的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盘剥后进国家,而后者逐步丧失独立自主,沦为前者的附庸。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正象它(指资产阶级——引者)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选1·255)
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使它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国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统治和镇压无产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颂扬和维护私有财产,鼓吹利己主义,赞美金钱万能,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毒害劳动群众,维护雇佣劳动制度。
在推翻封建制度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资产阶级起过进步作用。但当它掌握了政权特别是当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以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税,资产阶级逐渐成为维护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衰朽力量。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将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