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边际效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796页(1315字)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庸俗价值理论。

按照这种庸俗理论,认为商品价值的基础不是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商品的所谓边际效用,这种边际效用反映了对满足消费者最不迫切需要的商品的效用的主观评价。

边际效用论由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先后于1871-1874年提出,后由奥地利的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继承门格尔之说而加以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分为两个支流:一是以心理学作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派,一是以数学作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前者是以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后者是以杰文斯,以及以瓦尔拉和帕累托为代表的瑞士洛桑学派。其中以奥地利学派影响最大,流传较广。

边际效用论是作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庞巴维克胡说什么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他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建立在不稳固的形式辩证法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对价值的论述有矛盾,等等。边际效用论者认为,价值并不是商品内在的客观属性,而只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感觉和评价。他们认为,价值的源泉是效用,价值的形成以物品稀少性为前提,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所谓边际效用。

在边际效用论者看来,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效用是递减的,最后一个单位即边际单位的效用最小,这个效用就叫边际效用(或最小效用),正是边际效用决定该种商品每一单位的价值。

很显然,边际效用论是一种主观价值论,是掩盖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劳动力的一种手段,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辩护的谬论。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在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关于资本利润的庸俗说明时指出:“就象在英国这里人们曾经在杰文斯-门格尔的使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庸俗社会主义一样,人们也尽可以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至少同样似乎有理的庸俗社会主义。”(25·14)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庸俗社会主义,是指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

这是1884年形成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流派,基本思想是鼓吹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合作,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的创导者之一肖伯纳,于1889年主编了一本《费边论丛》,简述了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纲领,它就是以杰文斯一门格尔的使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为基础。按照肖伯纳的意见,边际效用论可以用来为劳动者谋福利,因为根据这个理论可以证明国民收入平均分配的必要性。他认为,对于富人来说,许多货币并没有发挥很大的效用,而对于穷人来说,每一英镑都保证着高度的需要;由此他断言,如果实行若干次的再分配,那么,货币总额虽然不变,但效用总额则会增加,因为穷人拿到货币,就能够提出对商品的更大需要。肖伯纳把这种根据边际效用论为基础来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措施称为社会主义的措施,认为通过这种措施就可以由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很明显,这是极端反动和庸俗的谬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