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领导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89页(1188字)

中期的领导理论。

行为领导理论试图论证领导者的不同行为风格对领导效能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是连续统一体理论、二元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

连续统一体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施莱特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有效的领导者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及环境、任务的性质,适当而有效地下放权力。

根据这一理论,领导的行为风格不是在独裁和民主间任选其一,而是在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中进行适当的选择。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见图2-2。

图2-2 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

二元理论 二元理论又称二维构面理论。这一理论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集体研究成果。

俄亥俄州立大学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研究结论是,可以用两个元素(几何上就是二维构面)对领导行为加以描述:一是“关怀”,二是“定规”。

“关怀”是指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尊重、关心。从高到低,中间可有无数不同程度的关怀。

“定规”是指领导界定下属的角色地位、工作方式及工作关系。“定规”也有从高到低无数个不同程度。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量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高-高型(高关怀、高定规型)领导者常常比其他类型的领导者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管理方格图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发展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元理论,在“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因素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管理方格图理论。管理方格图如图2-3。

图2-3 管理方格图

根据管理方格,有以下五种典型的领导行为风格。

9.9型领导行为:表示对工作和对人都极为关心。研究结果证实,这种领导方式能获得高效率,因而又称为“战斗集体型”或“团队型”。

1.1型领导行为:表示对工作和对人都极不关心。

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只做一些维持自己职务的最低限度的工作,又称为“贫乏型”。

这种类型的领导行为效率最低。

9.1型领导行为:表示对工作效果极为关心,但不关心工作人员需求的满足。

因而又称为“任务型”。

1.9型领导行为:表示对工作人员需求的满足极为关心,但不关心工作效果。又称为“乡村俱乐部型”。

5.5型领导行为:表示对人和工作的关心程度适中,强调适可而止,又称为“中庸之道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