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519页(1376字)

把经过科学鉴定,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成熟新技术在有关领域全面普及、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活动。

它是新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技术推广工作过程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发现典型或典型技术;(2)可行性分析,考虑是否值得推广和普及;(3)试点取样,通过典型试点以证明可行性分析的结论;(4)制定新技术推广大纲;(5)宣传和教育;(6)人员培训和具体实施。

新技术推广应具备的条件 (1)推广的新技术本身必须的条件包括:适用性,即新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资源、设备、技术等条件,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既先进又易于掌握,这是新技术成果能否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成熟性和可靠性,指成果的成熟程度、科技水平,成果应用的范围及价值,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等,这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先决条件;配套性,指产品、工艺、设备、原材料等各方面的配套安排。在推广新技术之前应该组织专家及有关技术、生产管理人员对其成熟性、可靠性、配套性和技术、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采用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作出综合评价。

另外有些新技术可能具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如可能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一项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前,应对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充分的估计,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新技术带来的不良影响。(2)新技术开发部门和新技术采用单位都必须具有应用推广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为此,必须作好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对新技术采用单位的使用人员,着重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新事物,大力支持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对于新技术开发人员,要提倡负责到底的精神,做到技术交底到现场,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新技术采用单位的人员尽快掌握新技术。

另外,还要运用经济手段调动双方的积极性。(3)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新技术推广所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日益复杂,所需的技术推广费用会相应增多。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新技术投入使用后的工作 分两个方面:(1)新技术采用单位的工作。新技术投入使用后,必然会给使用单位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要在技术管理、物资供应、设备管理、劳动组织等各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以便从制度上、组织上巩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新技术开发单位的工作。新技术投入使用后,开发部门要对新技术使用情况跟踪观察,使用单位也要积极反馈信息,以便在生产实践中对新技术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同时,从原理上总结技术开发的成果,进一步探索新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以便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新技术的推广要防止“一阵风”和“一刀切”,项目的选择要有充分的依据,推广的结果要经常检查,要以群众的自愿为基础,防止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总是落后于新技术的使用,这种影响称为”技术后效”,所以,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