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527页(1659字)

为发展本国国民经济和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活动。

技术引进又称技术输入,是技术转移的一种方式。技术引进的内容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知识和经验。

技术引进的方式 主要有:(1)技术贸易。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短,生产能力形成得快,对于迅速克服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和填补空白,效果显着。

但要花费大量外汇,学不到关键技术,不利于提高本国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水平,在制造能力跟不上时,还要不断向输出方购买零配件,从而增加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2)包建项目。指技术输出方或技术供应者(简称承包方)按照许可证合同、设计合同、公共工程或土木工程合同以及机械工程合同等所建造的一个工程整体,并承担保证工厂的开动、效率和消耗指标的义务。此外,往往还同时加订技术援助合同、经营管理合同或推销该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合同。(3)许可证贸易。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许可证贸易是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实行作价交易的技术转让。许可证贸易的核心是技术使用权、产品制造权和销售权的许可。

许可证贸易的对象大致有专利、技术诀窍和商标三项。许可证协议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技术转让的范围和内容;二是价格及支付方式;三是保证与索赔;四是仲裁与法律适用。

(4)灵活贸易。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等国际间通行的灵活贸易方式,扩大与国外的技术经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5)合作科研和合作生产。与国外企业或科研单位分工合作共同生产一套设备或研究一个课题。

它带有对等交换技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性质,有利于节约科研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制周期。(6)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输入方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向输出方提请咨询,输出方向输入方提供服务。(7)人员交流和知识流动。聘请专家,“引进”人才或派出人员学习深造,以促进科学技术转移,引进科学技术知识。(8)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

通过科技工作者、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获得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信息。

上述技术引进的途径中的产品贸易和承包工程称为引进“硬件”。这类引进,主要是引进生产能力,并不能真正引进技术知识。其他途径是以技术本身为转移对象,称为引进“软件”。

这类引进,是技术引进的重点。一般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国家,初期主要是成套项目引进,而发达国家则是以单项技术引进为主。

现在世界范围内“软件”范围的技术转移较多,其中尤以许可证贸易形式采用的最广泛。

技术引进的工作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1)技术的选择;(2)可行性研究;(3)交易的磋商与签约;(4)消化、投产、提高。

其中第四阶段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合同签订后还有大量的消化吸收工作要做,否则就很难生产出合乎要求的产品,更谈不上改进提高和发展本国独立自主的技术了。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指把引进的技术转变为“自己”的技术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进的技术虽然一般都是国外成熟的技术,但对于引进方却是没有经过生产实践检验的技术;同时,输出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也不可能包罗一切所需的技术细节和实践经验。因此引进方还需要选派专业人员出国培训实习。

(2)由于各国使用的技术标准、制图方法等有所不同,所以对引进的技术资料往往需要加以合理的转化,使之适应本国的情况。(3)引进方所使用的加工设备和材料往往与输出方的不尽相同,故需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制造、对代用材料进行工艺试验或研制专用材料。总之,只有做好消化吸收工作,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至于改进提高,系指对引进的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要力争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这是发展独立的“自主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关键一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