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发展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1页(945字)

从国际经济交换关系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依附发达国家的理论。

是弗兰克1966年9月在《每日评论》上首次提出的。1967年他又出版了《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对该观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不发达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既不是原始的,也不是传统的,而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心国(发达国家)-卫星国(不发达国家)依附结构的产物。

因此,拉丁美洲的发展是卫星国的发展、依附的发展、不发达的发展。其原因是:(1)经济剩余外流。

中心国通过垄断组织控制的贸易交换,将卫星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剩余大量流向中心国。卫星国内部由此形成了城市(中心)、农村(卫星)的依附结构。

正是这种双重结构,将卫星国的边远地区与中心国联在一起,成为整个“链条”的一部分,导致卫星国的经济剩余从卫星国的边远地区输往中心国。(2)“中心-卫星”的两极分化。由于中心国掠夺“经济剩余”,卫星国陷入不发达状态,而中心国却得到了发展,世界资本主义日趋两极分化。这种状况在卫星国国内的城市和农村间同样发展,但其城市(中心)的发展被世界中心国的掠夺所制约。

(3)“变化的连续性”。尽管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中心国家掠夺卫星国家经济剩余的方式有所变化,但是,中心和卫星的依附结构及其形成的不发达本质却是连续存在的。后来,弗兰克在与“正统”克思主义和依附理论主流派的论战中,加强了阶级的分析。

他指出,卫星国的统治阶级由于在“中心-卫星”依附模式中处于相对优越地位而受益,极力主张永久维持这一模式。因此,他们只是“外国工业和商业的驯服工具”,是为中心国服务的买办资产阶级。弗兰克进而认为,当代的不发达是历史性依赖的继续,是经济和阶级结构转化的继续,是拉丁美洲历史中发挥作用的买办资产阶级执行不发达政策的继续。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割断与中心国的联系,卫星国才能真正摆脱对中心国的依附,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进入80年代,弗兰克对自己的依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

他认为,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中,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因此,割断他们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从依附状态解脱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