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火贸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296页(564字)

国与国之间军品及与军事有关的劳务和技术的交换。

二战后,受冷战和地区冲突、国内冲突的影响,军火贸易发展迅速,1952年世界军火贸易额为3亿美元,1971年上升到60多亿美元。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990年《世界军备与裁军》年鉴统计,20世纪80年代世界军火贸易额大约在300亿美元到390亿美元之间。军火贸易的参加国越来越多,除美、苏、西欧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军火贸易行列,不仅成为主要的武器进口国,有的已开始出口武器。

军火贸易的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过去主要是出口飞机、坦克、火炮等传统常规武器,现在军火出口日益向高精尖发展,而且与此有关的技术、劳务输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军火贸易的形式看,除直接出售成品及零部件外,还有发放许可证、中间商转手倒卖、以民品形式出口军品等。官方机构、民间公司、中间商都是重要的军火贸易渠道。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军火贸易额有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军火贸易不仅有极强的政治作用,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仍然会十分活跃。从政治上看,军火贸易可成为一国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成为对它国施加政治、军事影响的手段。在经济上,通过军火贸易可检验本国武器的性能并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能起到增加就业机会、换取外汇、平衡外贸收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等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