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利-卡米斯法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88页(522字)
国际比较项目(ICP)多边(多国的)比较中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支出各类目的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逐级向上汇总的方法之一,以爱尔兰统计学家R.C.吉尔利和黎巴嫩经济学家S.H.卡米斯两人的名字命名。
GK法的实质是在两个方程子集中同时获得世界平均价格和价格比率(PPP)。先根据多边比较中每个国家对基准国的按费雪指数公式计算的购买力平价(PPP),把该国某一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核算为基准国的货币单位,然后再用该类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占全部数量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出该类商品或服务的世界平均价格,再用这个平均价格计算每一国的支出总额。一国的PPP就是该国用本国货币计算的支出总额与用世界平均价格计算的该国支出总额之比。用GK法计算PPP和数量指数是以世界平均价格水平为基础的。
世界平均价格是加权的平均价格,进行加权时,大国、富国对平均数起较大作用,因而对小国、穷国来说,代表性受到一定影响。从这点上说,GK法不能完全消除“哥申克隆效应”。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大国和富国存在着一种降低其水平的趋势,面对小国和穷国则有一种提高其水平的趋势。参见“国际比较项目”、“购买力平价”、“哥申克隆效应”条。
上一篇:吉尔吉斯斯坦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