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停滞膨胀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34页(571字)

简称“滞胀”。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生产停滞,甚至下降,以及由此造成的经常性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持续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物价大幅度上涨。经济停滞膨胀不是一种偶然发生的现象,它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措施引起的新的矛盾积累的产物。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经济危机,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扩大财政开支、大量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造成了持续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进入7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到1973~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大增,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猛烈上涨,上涨率普遍达两位数。这与通常发生危机时物价下跌的情况恰恰相反。

而且,这次危机过去后,这种滞胀情况仍继续存在。至此,资本主义结束了战后50年代、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陷入了两难境地。

即:要想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措施,必将加剧生产下降并造成大量失业,使经济衰退更加严重;要想刺激生产、减少失业,采取扩大财政开支、放松银根措施,又必将加剧业已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滞胀局面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证明凯恩斯主义业已带来严重后果,西方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理论与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