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增长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634页(476字)

产量与全部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投入量之比。

J.H.肯德里克和索洛等经济学家认为全部生产要素对生产提供(生产性)服务,因此都提供相应的产量,所以应把总产量增长率分解为各个生产要素的生产增长率来进行分析。他们把生产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作为生产中的投入量,产量与投入量之比为生产增长率,产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则为全要素增长率。

肯德里克曾采用全要素增长率概念,运用美国经济历史统计资料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并由此推算出在实际产值的年增长率中,一半是由于生产效率增长的结果,从而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1961年,肯德里克在其划时代的着作《美国生产率发展趋势》一书中,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化,提出了较完整的测定方法,并指出只有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反映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

根据肯德里克的理论和模式,可得出下列公式:Qt=T(wol+iokt),Qt表示计算期产量,T表示影响劳动、资本生产率的因素,Wo表示基期实际工资率,l为投入劳动量,io为基期资本报酬率,kt为投入的资本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