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06页(1706字)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虽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已产生,但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货币的各种职能才获得充分的发展,并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货币。世界货币除了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具有如下三种职能:(1)国际支付手段。这是世界货币的最主要的职能。

国际贸易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因此,在此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就会发生相互的债务关系。这些债务关系的结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通过相互抵消来进行;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则必须用真实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手段来偿付。

这时,世界货币就执行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2)国际购买手段。当货币被直接用于向国外购买商品时,它就发挥着国际购买手段的职能。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由于意外事件(如战争、灾荒等)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受到突然干扰,平衡遭到破坏,因而一国不得不大量购买别国的商品的场合;或者发生在一个国家单方面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买与卖彼此分离的场合。

(3)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当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适于以商品形式,而需以货币形式实现财富从一国向另一国的转移时,货币便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着财富国际转移的职能。

如支付战争赔款、向他国提供货币贷款、把货币资本转移到别国等,均属此种情况。19世纪,金、银都曾是世界货币。以后,随着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黄金遂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在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此相适应,在国际上流通的世界货币的需要量也急剧增加。而世界上黄金的生产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国际流通对世界货币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使用非黄金的信用货币来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少数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里集中了巨额的黄金储备,从而它们的信用货币(在与黄金挂钩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经过协议在国际上被承认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

因此,在帝国主义时代,黄金首先从国内流通中退出,从而使国内流通的货币完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而在黄金继续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同时,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货币(如英镑、美元),作为黄金的补充充当了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确定,以可同黄金兑换的英镑、美元与黄金一起构成各国的国际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汇兑本位制,使各国通货可按法定比价兑换为国际支付手段(英镑或美元)。但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便宣告瓦解,从而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在此情况下,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协议,美元被确定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与此同时,美国则承担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成黄金的义务。

这样,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70%以上的黄金储备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了主要国际结算工具,这就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断削弱。与此同时,美元的国际地位也逐渐衰落。

自1960年爆发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以来,到70年代初的十余年期间,先后爆发了10次美元危机。

在黄金储备锐减,美元的国际信誉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暂停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月,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史密森学会协议,确定美元贬值7.8%。

1973年2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此后,经与西方国家协商,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样,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解体。但美国毕竟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大国,因此,美元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目前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元、德国克和日元三足鼎立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也不可能有重大的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