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02页(710字)

全称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南美发展中国家,属于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两种成分共存的混合型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17.7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300万(1998年)。

首都蒙得维的亚,货币名称乌拉圭比索。农牧业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和外汇主要来源。

可耕地与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87%。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约50%。

畜牧业产值约占农牧业产值75%,以饲养为主。绵羊毛质优良,为国际市场所青睐。

旅游业是国家重要外汇收入来源。埃斯特角为世界旅游胜地和重要国际会议中心。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5%。主要工业部门是食品加工和纺织业,其中屠宰冷藏业比较发达。

战后采用替代进口发展模式。60年代后经济发展缓慢。1974年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包括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降低关税等。

80年代中期后采取削减国家开支和增加税收的办法,财政状况有所好转,1986、1987两年国民经济取得较好成绩。

1990年出口16.96亿美元,进口14.15亿美元。巴西、美国、尼日利亚、德国、日本、阿根廷等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

乌拉圭是拉美地区一体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签署的《亚松森条约》,于1994年12月31日生效,共同组成南美共同市场。

1997年,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1.6亿美元,外债总额66.52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1998年,其商品出口总额为28.48亿美元,进口额为38.42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203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5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18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7位;国际储备总额为25.87亿美元。

上一篇:乌克兰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