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70页(777字)

以生产价格公式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不平等交换,导致价值转移的理论。

伊曼纽尔于1969年在《不平等交换——对帝国主义贸易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他在此书中把克思的生产价格公式应用到国际上,建立了国际生产价格公式,认为不平等交换是由于各地区剩余价值率“制度性”的差别,通过利润平均化而形成的各均衡价格的差额比率。他所称的“均衡价格”,即生产价格,主要是由作为自变量的工资决定的。因此,工资的不平等是引起不平等交换,即剩余价值率不平等的惟一原因。工资的不平等是国际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特有现象。这决定了发达国家工人的高工资有一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对抗压倒阶级间的对抗。他还指出,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自由贸易思想基础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资本有机构成相等;(2)劳动有机构成相等;(3)关于不变成本均衡;(4)不存在失业等社会因素。但是,在今天现实世界里,这些条件均不存在。

因此,比较成本论所谓的最优化理论已失去全部实际意义,只是难以实现的幻想。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是必然的。无论它们出口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总是以较多的国内劳动换取较少的国外劳动,在不平等交换中受到损失。基本原因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工资低,其剩余价值通过商品出口被发达国家占有。

因此,他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当提高工资水平,通过生产多样化,提高经济自给程度,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和征收出口税,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保留在国内;同时,应建立一种能够有权重新分配世界财富的那种机构,推行一种公正的收益分配政策。伊曼纽尔的上述观点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场关于国际价值的大论战。尽管人们对其理论提出了种种不同看法,但都肯定其对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贸易上的不公正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