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903页(927字)

全称赞比亚共和国。

为非洲中部发展中国家,实行国营和私营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其国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000万人(1998年年中数),首都卢萨卡,货币名称克瓦查。1964年10月24日独立后,实行国有化政策,把许多外国资本控制的私人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一批国营公司,效果不好,经济发展缓慢。

1965~1980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2.0%。20世纪80年代进行政策调整,强调发展多种经济,优先发展农业,对外国资本不再实行国有化。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1980~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8%,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31.2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20美元。采矿业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1988年只占1/4。

铜矿石产量占非洲第一位,钴矿石占非洲第二位。铜矿过去由英、美、南非资本控制,1970年起,废除了外国垄断资本的“永久开采权”,由赞比亚工业和矿业公司接管。

钴矿石全部出口,输往美、英等国。制造业基础薄弱。

独立初期发展很快,1968年以后,速度放慢,1974年以后连续三年下降,直到1978年才缓慢恢复,渐趋稳定。除了原有食品、饮料加工、卷烟、纺织、服装工业以外,独立后,新建的工业有汽车装配、铜线、炼油、化工、玻璃等。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独立初期为6%,1990年上升为43%。大部分工业与外国合资经营。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990年),发展缓慢。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小麦、稻谷。产量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土地适宜放牧,但有萃萃蝇为害,影响畜牧业发展。

对外贸易长期逆差。铜、钴矿石是主要出口商品,约占出口总值90%左右。英国、南非是传统的贸易对象国。

80年代以来,与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增加很快。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7000万美元,外债总额67.58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6%。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进口额为8.07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32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3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3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80位;国际储备总额6900万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