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186页(667字)

【介绍】:

教授。

实验地球化学家。男,1932年11月出生,广东顺德人。中山大学地质系教师,博士生导师。国际矿物学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地质矿产部地球化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评审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理事,《地球化学》英文版编委,中国教育协会理事。

原苏联莫斯科大学副博士毕业。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实验地球化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是我国较早倡导矿物中包裹体研究者之一。对我国华南、西南、华东的锡、钨、金、铁、铜、铅、锌、铍、钽、铌等矿床及不同类型岩浆岩形成的理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解决其成因提出了重要依据,提出“粒间溶液成矿”新观点,丰富了成矿理论。发明了“淬火油浸测温法”。

运用微结构微包裹体研究陨石形成演化规律,提出了陨石球粒多成因和星云介质具不均匀性的观点。曾获国家教委、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江苏省科委和广东省科协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主要着述:参加编写《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华南钨矿》、《勘查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着作。发表《我国南部某些不同类型矿床石英包裹体均匀化温度测定研究》;《金矿床包裹体研究》;《陨石矿物中微包裹体及陨石微结构的研究》;《粒间溶液与成矿作用》;《关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等近50篇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