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8页(1378字)

亦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奠基者(被称为第一代瑞典经济学家)有:魏克赛尔(J.Wicksell,1851~1926)、卡塞尔(G.Cassel,1866~1943)和达维逊(D.Davidson,1854~1942);主要代表者有缪尔达尔(G.Myrdal,1898~ )、林达尔(E.R.Lindahl,1891~1960)、伦德堡(E.Lundberg,1907~ )和奥林(B.G.Ohlin,1899~1979),现代瑞典学派最着名的代表者是林德贝克(A.Lindbeck,1930~ )等人。

就理论渊源和一般理论基础来说,瑞典学派沿袭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一般均衡论,以及边际生产力论和归属论。但在分析方法、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方面,瑞典学派均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在经济分析的对象与方法上,瑞典学派所采用的一般均衡分析不限于微观的亦即个量的分析,而是扩展到宏观即总量分析,这是它不同于瓦尔拉斯的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一般均衡论的地方;另一方面,瑞典学派的宏观分析是动态的“过程”分析,即把一定“时点”的均衡分析发展为对一定“时期”的均衡移动过程的分析,这是它不同于以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为特征的凯恩斯经济学的地方。

在理论研究上,瑞典学派强调利息率变动以及货币均衡的作用。

魏克赛尔的主要建树即在于此:他区分了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并以这两者之间的均衡来说明经济活动膨胀与收缩的原因。达维逊和卡塞尔分别从货币流量的作用和实物资本的作用方面对魏克赛尔的分析作了补充。在对经济活动的动态过程分析中,重视预期的作用是瑞典学派理论的又一特色。

缪尔达尔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区分了对收益、储蓄、投资和费用等的“事前估计”和“事后计算”,并以这两种计算来说明货币均衡条件。

由挪威经济学家沃德·奥克鲁斯特提出,后来为瑞典经济学家们所赞同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是瑞典学派关于对付“滞胀”等迫切问题的现行政策建议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模型〔π=πω+as(λE-λS)〕,在一个像挪威、瑞典这样的开放性即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的经济部门比重很大的较小型国家里,通货膨胀率(π)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世界通货膨胀率(πω),另一个是本国开放经济部门(E)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λE)和非开放经济部门(S)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λS)之差(再以S部门所占比重加权)。

这种解释的基本点是将通货膨胀归结于世界通货膨胀和本国经济的部门结构这些外生变量。据此,瑞典学派强调把反危机政策的重点转移到扩大就业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增加职业流动性以及举办公共工程等。

此外,他们还主张实行收入指数化政策,根据生活费用指数调整收入以使居民适应通货膨胀。

就长期基本政策目标来说,瑞典学派鼓吹实行主要部门国有化、收入再分配等福利国家政策和企业一级分权的市场自由经济制度。他们宣称自己的最终目标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