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偏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57页(593字)

消费者偏好是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表示消费者根据喜好对各种商品、劳务的不同组合所做出的比较判断。

通常假定消费者偏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完备性。这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劳务的任意两种不同组合A、B均能做出“A优于B”,或“B优于A”,或“A与B一样好”的判断。当然这里不考虑A、B组合的成本差异。

(2)可传递性。

这是指当消费者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时,则他一定偏好A胜于C。可传递性确保了消费者偏好是符合理性的。

(3)非饱和性。这是指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更多的商品组合(商品种类既定),这意味着所有商品都是“好的”,空气污染等不在考虑之列。当然这里也是忽略商品组合成本的。

以上三个特点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也是与理性人假定相一致的。此外,一般还假定消费者偏好具有“独立性”,即每个消费者只关心自己的消费,不考虑其行为对经济中其他当事人的影响。消费者偏好的独立性也称作“自利性”,这种自利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保证了消费者偏好序列定义在他自己的商品组合集上,从而才可能有对偏好序列的简单图形表示——无差异曲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