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效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6页(846字)
亦称“外部影响”、“外溢效应”、“外部性”、“外差因素”。
外部效应会造成私人费用和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和社会得益之间的不一致,但由这种因素所形成的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在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就生产领域来说,某些厂商会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需进行任何支出就可获得相应经济利益或者出现使其他厂商的费用增加而不予补偿的现象。
例如,某些厂商训练的劳动力往往可以使其他厂商节省劳动力的训练费用。同样,一些厂商的活动也可能使其他厂商的费用增加,从而给其他厂商带来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厂商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使其他厂商和整个社会付出的费用大于该厂商自身会计报表上的费用支出数额。
消费方面的外差因素存在于这样的情况下:某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经济活动中增加或减少效用,使该个人享受到外界的有利因素或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例如,邻居A享受了邻居B维护良好的草坪所带来的清新空气,这就意味着社会的得益超过了私人B的得益,而私人A却获得了外界的有利因素。
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因而把能够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收益或能够使社会和个人降低费用支出的外部因素称为正向因素,而把那些引起费用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因素称为负向因素。
在经济理论方面,外部因素的存在使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除非外界的正向因素与外界的负向因素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就是不可能的,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程度也就不能达到。在经济政策方面,外部因素的存在为政府对私人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因素对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