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周期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92页(1022字)

卢卡斯提出的货币周期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周期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根源于外生货币的冲击。

经济人和相对价格波动。经济中一般存在两类价格波动,一是价格水平(绝对价格、一般价格)波动;二是个别价格(相对价格)波动,这种波动的平均值为零。相对价格波动影响经济人行为,不影响经济总量。

在经济中,不断变化的技术和消费偏好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单个经济人有很大的影响,如新技术的引入导致新产品的产生或生产成本的下降,社会资源会从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转移到该产品的生产中来。但是技术和消费偏好可能被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因此,相对价格的波动不能影响经济总量的波动。

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引起经济波动。假定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单个厂商要稍微改变一下“信号处理过程”: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时,厂商产品的变化只是相对价格的变化;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后,产品价格的变化既包括个别价格的变化,还包括一般价格的变化。

如果能准确地预测价格水平变化,厂商只要处理相对价格的变化。但是,厂商通常不能准确地预测价格水平的变化,所以,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厂商的影响与相对价格变化对厂商的影响相同。一般价格水平提高,厂商发现需求在增加,于是扩大生产规模,就业和投资随之增加,产出也相应地增长。反之,就相反。

经济随着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周期性地波动。

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人在不完全信息下对一般价格水平作出错误判断的结果,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原因是货币冲击,即波动的根源是货币数量的意外变化。

假定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公众没有察觉。在过去价格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厂商和工人将价格上涨看作是局部的;在过去价格起伏较大的情况下,厂商和工人会将价格上涨看作是全局的。面对局部或全局性的需求增加,厂商会增加投资和产量,工人会提供更多的工作量。当然,公众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货币供给的增加,准确地预期一般价格水平,产出和劳动供给又回到自然率水平。同样,货币供给减少,价格下降时,厂商以为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产量,工人劳动供给也减少,出现自愿失业。

最终,公众会发现货币供给减少,较准确地预期一般价格水平,于是经济又回到自然率水平。因此,任何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