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粘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00页(630字)

价格粘性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之一,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和发展了这一信条。

价格粘性是指价格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地变化。价格粘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粘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是否出清、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价格有弹性,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会迅速下降,价格下降刺激了需求的增加,导致市场出清,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价格有粘性,需求的减少不会引起价格下降,这样,市场上愿意购买者寡,愿意出卖产品者众,出现大量的过剩产品,市场不能出清。

市场不能出清时,众多的积压产品会迫使厂商削减产量,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变动产量吸纳需求的变化,导致厂商拥有过剩生产能力,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价格有弹性时,市场出清,市场机制有效;而价格有粘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

然而,凯恩斯主义仅仅指出经济中存在价格粘性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没有很好地从理论上论证价格粘性的成因,因而受到了与之对立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抨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批评凯恩斯的价格粘性论缺乏微观基础,这一批评击中了凯恩斯主义的要害,是导致凯恩斯主义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凯恩斯主义为了复兴凯恩斯主义,对价格粘性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说明。各种理论都试图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出发,刻意在分析技术上下功夫,建立起复杂的数学模型,以形式上比较严谨的说法给价格粘性提供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理论解释。

上一篇:普尔模型 下一篇:理性预期凯恩斯模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