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竿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01页(483字)

通过合法的、公开的方式查明其他企业在某些方面何以比自己做得更好、更经济,以便自己的企业可以效法或在技术上得以改进。

或译基准测试法。它不同于产业刺探活动,通常伴随着到其他企业现场考察;有时需要把竞争对手的产品整个拆开看它怎样组成;有时通过研究和小组人员的实地考察,以了解自己的产品与生产工艺同竞争者有何差距。

这一方法自1939年美国施乐公司采用以来,一时成了美国企业(包括IBM、AT&T、福特、杜邦等公司)改进生产与质量的一种手段。

90年代初期美国质量基金会对全球四个行业(计算机、汽车、医院与银行)580家企业的调查发现,31%经常使用此法,完全不使用者仅7%。

随着这一方法的使用与普及,美国各地各种标竿管理交流协会与咨询公司应运而生。

成功的标竿管理要求:①确定测试什么基准问题——选择对竞争优势是关键的活动;②确定同谁相比——不限于竞争者范围;③衡量自己的业绩;④确定具体的规划与采纳的做法,并制订一个执行计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