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32页(751字)

又称“脊线或分水岭”。

等产量线上边际替代率为零(或∞)的点的轨迹,它把生产划分为合理区域与非合理区域。如图所示,等产量线Q1上的G1是用x替代y时边际替代率或等产量线斜率等于零的点,而K1是在同样情况下边际替代率或等产量线斜率等于∞的点。

若用y替代x,则G1点的边际替代率或等产量线斜率为∞;K1点的边际替代率或等产量线斜率为零。

其他等产量线,如Q2和Q3等,情况相同。

把所有等产量线上边际替代率为零(或∞)的点连接起来,得到OR上和OR下这两条曲线,称为上分界线和下分界线。

它们把每一条等产量线分成3段。

上分界线之上和下分界线之下的等产量线段的斜率为正,此时投入要素x的边际产量(MRx)为负(在下分界线之下),投入要素y的边际产量(MPy)也为负(在上分界线之上),即任意一种投入要素的单独增加反使产量减少,故生产处于非合理区域。例如,A点是上分界线之上等产量线Q2上的任意点,在该点生产Q2产量肯定要比在K2点生产消耗更多的x和y要素,成本较高,故属于不合理生产。从另一角度看,若x要素使用量固定在x1(x1K2相切于K2点),那么当y要素的增加超过K2点时,产量就将由Q2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如y增至B点,产量下降至Q1

可见,此种y增加是没有经济意义的。相反,在上下分界线间的等产量线段的斜率为负,此时两个要素之间能有效替代,MPx和MPy均为正值,即任意一种投入要素的单独增加都会使产量增加,故生产处于合理区域,又称为生产经济区域(economic region of production)。

企业应在合理区域组织生产和确定要素最佳组合比例。

上一篇:技术法 下一篇:生产过程射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