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87页(667字)

当代的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从而在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原有的社会经济情况基本相似,经济上所显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处的国际环境无大差异。

因此,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积累了类似的经验和教训。

如何从这些问题、经验和教训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复杂的现象得到理论的解释,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论的指导,是发展中国家提交给发展经济学家的问题。初始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待于培育自己的发展经济学家,最先引起对发展问题研究兴趣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者,他们或者用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法去研究发展问题,或者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上同发达国家的差异,而主张有别于新古典主义的结构主义,或者依据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不平等状况,而以激进主义或新克思主义思路去分析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或6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以结构主义思路为主;60年代中或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以新古典主义思路为主;80年代以来,转向重视制度、历史、法律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为指导的第三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