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数量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58页(499字)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对传统货币数量说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货币理论,是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其倡导人是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

他在1956年《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阐释》及一系列文章中,从理论上和统计资料验证两个方面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新观点,认为货币数量论主要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应集中对货币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他特别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他在吸收了古典货币理论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扩展货币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其货币需求函数:

其中y为永久性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点叫财富的比率,r为货币、债票、股票收益率,dp/pdt为预期物价变动率。他从实证研究中得出结论: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有重要作用,由于恒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从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而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却微不足道。现代货币数量论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如“单一规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