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进口比率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12页(461字)
衡量一个国家储备水平是否充足的一种粗略方法。
持有国际储备可以给每个国家带来好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赤字,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但储备过多是一种浪费,减少一国可用于经济建设的宝贵资金。因此,持有多少储备才算合理、用什么标准衡量储备的水平便成为一个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Triffin)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研究了这一问题,最先提出用储备-进口比率衡量国际储备水平。
他认为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对储备的需求也要增加。他分析了有关的统计资料,认为4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储备-进口比率,低于30%就表明储备不足。
储备-进口比率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基础,但它能直观地显示一国的储备水平,指标明确,使用方便,长期以来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沿用,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储备-进口比率问题进行过分析并提出批评,认为这一衡量方法不够科学,提出了适度储备理论和衡量方法,但由于衡量适度储备的方法非常困难等原因,适度储备理论在实际中难以运用,储备-进口比率自然不失其使用价值。
上一篇:特别提款权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