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制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37页(877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平价制度。
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联合的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机构,通过以美国代表团提出的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开创了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核心是金汇兑平价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1美元含黄金0.888671克,1盎司黄金价值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间接地与黄金相联系,美国承担外国官方按美元与黄金的比价以美元向美国购买黄金的义务,美元从而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和干预货币。
在外汇市场的交易中,每种货币的汇率可以在平价±1%范围内波动。
如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有关国家的政府有责任对外汇市场实行干预。基金成员国只有在本国国际收支发生基本失衡并与基金进行磋商后,才能改变本国货币的平价。
贬值幅度如超过10%,必须得到基金的批准。为了维持稳定、统一的汇率体系,加强国际间的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必须就国际货币问题与基金磋商,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交易实行外汇管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安排和多种汇率,避免实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为了帮助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家进行调节,基金对其成员国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除了储备部分贷款外,都附有程度不同的条件限制。
在战后一段时期里,布雷顿森林制度是较为稳定的。但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特别是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增加,国际上对美元地位的稳定产生怀疑,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受到巨大的压力。70年代初期,美国国际收支越发恶化,贸易项目也出现逆差,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外国政府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布雷顿森林制度受到致命的打击。
1973年,国际上再度出现抛售美元的风潮,美国宣布美元第二次贬值,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制度实际上便解体了,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