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投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34页(1294字)

社会或家庭对人口群体在出生、成长、被教育或被培训成为劳动力所花费的抚养费用、医疗费用、教育或培训费用及其他公共支出费用的总和。

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对人口投资的定义仍莫衷一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侧重从人口质量角度研究了人口投资问题。在舒尔茨看来,人力资本问题也就是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问题,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是人口质量投资,是构成总人口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A.索维(Alfred Sauvy)对人口投资作了更全面的研究,他在《人口通论》(General Theory of Population)中指出,人口投资是在人口增长的条件下,为了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不变或者说平均生活水平不变所需要追加的投资。

后来,索维在发表于1976年的《人口的适度变动》一文中又认为,所谓人口投资就是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国民资本存量必须以同人口增长一样的比率增加。

在西方人口经济学中,人口投资一般有宏观、微观之分。

所谓宏观人口投资,是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用于整个人口群体的抚养、教育、医疗、装备以及其他方面费用支出的总和。所谓微观人口投资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用于维持现有生命及延续后代,在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方面支出总和。

总人口投资(total demographic investment)在宏观意义上还可划分为人口数量投资、人口结构投资和人口质量投资。

西方学者早就开始尝试对人口投资进行定量分析。

(1)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估算。索维用如下公式测算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

I=Ray%

式中I表示人口投资,R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资本存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倍数,y%表示人口增长率。所以,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I/R=ay%

(2)人口投资收益率的估算。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时间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时期”来确定投资量和收入量。为简便起见,G.S.贝克尔把投资限于一个时期,而把收益扩展为所有其他时期,主张在这样条件下讨论投资的收益率。

人口投资的结果是形成人力资本存量。人口投资的转化形式大致有“健康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就业资本存量”。

“健康资本存量”是指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和“健康时间”(无病时间)等因素,又可称为健康存量。健康存量的增加,首先表现为健康时间的增多,这种存量主要来自后天获得的健康投资。

“知识存量”是指通过教育投资而形成的智能素质、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等。“就业资本存量”是由为装备新增劳动力人口所花费的费用转化的物质资本存量。

分享到: